欢迎来到深圳市创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
收藏本站|在线留言|站点地图|联系创智

咨询定制热线:13500043070

热门关键词:

当前位置:首页1 » 创智资讯中心 » 模具资讯 » 医疗保健类产品的开发流程

医疗保健类产品的开发流程

文章出处:网责任编辑:作者:人气:-发表时间:2025-08-07

医疗保健模具产品开发过程 

手持医疗保健类产品的开发流程

手持医疗保健类产品的开发是一个融合医疗功能、人体工学与制造技术的系统工程,从概念构思到最终量产,需经过多环节的精密协作,其中注塑模具、塑胶模具的设计制造与注塑加工工艺的把控尤为关键。

市场与临床需求调研是开发的起点。需联合医疗专家、康复师开展用户访谈,明确产品的核心功能 —— 如血压监测、穴位按摩、便携理疗等,同时收集目标群体的手掌尺寸、握持习惯等数据。例如为老年人设计的手持按摩仪,需考虑握力衰减特点,将握持直径控制在 35-45mm 范围,这些数据将直接指导后续塑胶模具的结构设计,确保产品使用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。

工业设计阶段需平衡功能与形态。设计团队需绘制三维模型,确定产品的按键布局、显示屏位置及防滑纹路,这些细节都要在塑胶模具的型腔设计中精准体现。对于接触皮肤的部件,需选用医用级硅胶或 ABS 材料,其生物相容性需通过 ISO 10993 认证。同时要预留传感器、电池仓等内部结构空间,为注塑模具的分型设计提供依据,避免后期因结构冲突导致模具返工。

塑胶模具与注塑模具的开发是制造环节的核心。根据产品结构复杂度,塑胶模具可采用单型腔或多型腔设计,医疗级产品通常选择精度更高的整体式型腔,加工公差控制在 ±0.02mm 以内。注塑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需特别注意,因医疗产品对表面光洁度要求极高,水路布局需保证塑件冷却均匀,避免产生缩痕或应力裂纹。对于带有透明视窗的产品,注塑模具的型腔表面粗糙度需达到 Ra0.02μm,确保注塑加工后无需二次抛光即可满足光学性能要求。

注塑加工工艺参数的调试直接影响产品质量。医用材料的熔融指数波动需严格控制,如 PC 材料的加工温度需稳定在 280-300℃,螺杆转速控制在 40-60rpm,防止材料降解产生有害杂质。注塑加工过程中需采用闭环控制系统,实时监测模温、注射压力等参数,每小时抽样检测塑件的尺寸精度与力学性能。对于接触药液的部件,注塑加工后需进行 121℃高压蒸汽灭菌测试,验证材料的耐老化性能。

装配与测试环节需符合医疗标准。注塑加工完成的塑件需经过超声清洗、等离子表面处理,去除残留的脱模剂与微粒。核心元器件的装配要在万级洁净车间进行,避免粉尘污染影响产品精度。成品需通过多项测试:电气安全测试确保漏电电流<10μA,跌落测试验证 1.2 米高度跌落无结构损坏,长期运行测试模拟每天 8 小时使用,连续工作 3000 小时无故障。同时要为产品配备可追溯系统,每个部件都标注注塑模具编号与注塑加工批次,便于后期质量追溯。

迭代优化是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。根据临床反馈,若发现握持疲劳问题,需修改塑胶模具的握把弧度;若传感器信号不稳定,可能需要调整注塑模具的嵌件定位精度。每次迭代都要重新进行注塑加工参数验证,确保修改后的产品仍符合医疗安全标准。通过这种循环优化,最终实现功能可靠、使用舒适、制造稳定的手持医疗保健类产品,为用户提供安全有效的健康辅助工具。

相关资讯

购买资询